您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爆料 > 當前滾動:帶動都市圈一體化發展 強化深莞軌道銜接

當前滾動:帶動都市圈一體化發展 強化深莞軌道銜接

時間:2023-07-06 07:00:55 來源:南方都市報

深圳地鐵候車的人群。 南都資料圖


(資料圖片)

日前,深圳城市軌道交通15號線開工,標志軌道五期建設正式拉開序幕。作為深圳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軌道五期規劃線路數量、里程及投資均為深圳歷次建設規劃之最。

軌道五期規劃自2018年啟動編制至2023年開工建設,歷時5年。近日,規劃編制單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城交”)解讀線路規劃深意。

現狀

16條地鐵線路日均客流近800萬人次

深圳自城市軌道規劃建設伊始,一直秉承“建軌道就是建城市”的核心理念,科學謀劃、有序發展。深圳先后編制了五輪城市軌道線網規劃和四輪八次近期建設規劃。目前深圳城市軌道交通在里程密度、客運強度、經濟效益等層面處于國內領先位置。

2022年深圳城市軌道交通新開通運營6號線支線、11號線二期福田-崗廈北段、12號線、14號線和16號線,新增運營里程128公里,新增規模創近10年歷史紀錄。截至目前,深圳市已運營16條、547.3公里城市軌道線路,運營總里程居全國第四,在建線路100.2公里,預計2025年建成17條線路、總規模約648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

深圳地鐵全網日均客運量已近800萬人次,平均客運強度連續四年居全國第一。2023年4月28日單日客運量創歷史新高,達885萬人次。開通較早軌道線路客運量保持高位,如5號線日最高客運量達137萬人次,1號線達115萬人次;新線開通即“爆滿”,如12號線、14號線,日最高客運量均超40萬人次。新線開通大大提升了深圳都市核心區至外圍中心的可達性,如軌道14號線開通運營后,核心區至東部片區中心實現45分鐘通達目標,相較于3號線時間縮短近15分鐘。

解讀

五期規劃線路數量及里程創深圳之最

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深圳市組織開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城市。在深圳市政府推動下,軌道五期規劃獲得了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2022年下半年順利通過項目初審,2023年上半年先后通過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審查。

軌道五期共規劃11條線路總長185.6公里、總投資1952億元,線路數量及里程均創深圳歷次建設規劃之最。軌道五期規劃線路預期2028年全部建成通車。屆時,深圳將建成25條線路、總規模約843.6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城市軌道交通里程及密度均居世界前列,將有力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向具有全球示范效應的“軌道上的都市”不斷邁進。

支撐區域一體化發展,強化深莞軌道銜接

新一輪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提出深入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構建“一核多心網絡化”的城市中心體系。軌道19、32號線將極大提升東部坪山、大鵬新區軌道服務,實現大鵬中心城市軌道零的突破;20號線完善西部城市走廊軌道網絡布局,強化快線服務供給,服務前海合作區擴容;17號線提升羅湖至布吉平湖走廊軌道服務,強化羅湖口岸軌道服務,強化深港聯系;22號線提升北部觀湖片區至中心區可達性。15、25、27、29號線等進一步加密優化中心城區地鐵網絡。

為加強深圳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帶動深圳都市圈一體化協調發展,軌道五期規劃提出10號線東延(深圳段)、11號線北延(深圳段)兩條跨市線路,強化深莞兩市軌道交通銜接。

支撐重點片區、先進制造業園區集聚發展

軌道五期規劃重點考慮支撐深圳市重點發展片區,保障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如19號線強化了坪山中心區、坪山高新區兩個重點片區及坪山高新南先進制造業園區軌道服務;22號線強化了香蜜湖金融中心、北站商務中心、坂雪崗科技城3個重點片區,以及黎光-銀星、鷺湖-清湖2個先進制造業園區軌道服務等。軌道五期建成后,全市重點片區軌道交通800米建設用地覆蓋也將由42.6%提升至48.7%,先進產業園區800米建設用地覆蓋將由26.7%提升至34.5%,加快形成產業發展新空間,促進創新資源要素快速合理流動,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源,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為更好服務企業發展,軌道五期規劃還著力加強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軌道出行服務。如15號線服務騰訊大鏟灣未來科技城、大疆天空之城、順豐總部大廈,19號線服務榮耀、中芯國際等企業,25號線服務華為坂田基地等。

推動“多網融合”發展,提供更優質軌道出行體驗

《交通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融合發展要求。深圳市正加快構建“五主五輔”鐵路客運樞紐體系,穗莞深南延、深大、深惠、大鵬支線等都市圈城際鐵路也已全面開工建設。

軌道五期將進一步強化對外綜合交通樞紐銜接,推動國鐵、城際、城市軌道多層次網絡融合,提升居民乘坐城市軌道交通換乘高鐵、城際出行便捷性,重點提升了西麗(15、27、29號線)、深圳北(27號線)、羅湖、羅湖北(17號線)、機場東樞(20號線)等樞紐軌道銜接,做強做實綜合交通樞紐,為城市發展贏取機會。

同時,軌道五期建設將進一步緩解交通走廊交通壓力,提升綜合交通服務品質,提供更愉悅的軌道出行體驗。其中,17號線能夠有效緩解東部羅湖-龍崗走廊交通壓力、20號線二期緩解西部走廊壓力、22號線一期緩解中部走廊壓力、27號線緩解南山-龍華走廊壓力。

建成后,站點800米人口崗位覆蓋率增至65%

軌道五期建成后,站點800米人口崗位覆蓋率由現狀的51%增長至65%,其中大浪、觀瀾、南灣、坪山等外圍區域的覆蓋改善明顯。

軌道五期規劃對現狀軌道銜接缺失的重大民生基礎設施做了重點考慮。如17號線覆蓋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25號線覆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19號線覆蓋坪山高中園、27號線覆蓋南方科技大學及大學城體育中心、22號線覆蓋觀湖片區保障性住房項目等。

采寫:南都記者 張艷麗

展望

到2035年形成33條線路

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

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格局,協調區域與城市發展,支撐深圳建設全球一流城市,以建設國際一流水準的軌道都市為發展目標,規劃構筑“區域對接、快線成網、雙心放射、快慢結合、東部加密、三圈三環”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2035年全市形成由33條線路組成,合計1335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含彈性發展線路112公里)。

標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