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2》圈粉無數!是什么改變了蔡徐坤?
《青春有你2》發掘了另一個蔡徐坤。真人秀狀態里的蔡徐坤,云淡風輕講當年因為窮找不起老師都自己編舞,看到選手哭了不知所措小聲說“怎么辦她哭了”,被話嘮的虞書欣說暈了放棄了表情管理,還時不時講個此處冷場的冷笑話,當然其中最出圈的梗是第一期里自嘲籃球只是愛好,種種表現讓大家突然發現了一個“新”的蔡徐坤。
“原來蔡徐坤這么可愛!”很多路人發出感慨。
顯然,蔡徐坤在做改變,調整自己來適應大眾對明星的主流審美。會自黑、善玩梗、高情商是當下最受網友喜愛的“新媒體人格”,蔡徐坤的前輩流量們有很多在這個人設路線里屹立不倒。
自2018年在《偶像練習生》C位出道,不到兩年時間,蔡徐坤的“改變”是如何發生的?是什么讓他放下了頂流包袱?
1打破高冷形象:為什么“籃球梗”讓大家這么high?
《青春有你2》播出之后,蔡徐坤的表現圈了很多路人粉,他做對了什么?
回應“籃球梗”是打破刻板印象的第一步。去年一月,蔡徐坤成為NBA新春賀歲形象大使,引起了球迷的不滿。蔡徐坤昔日打籃球的視頻被翻出,網友將之惡搞剪輯成各類鬼畜版本。更有甚者,因這段視頻背景音樂空耳聽是“雞(只因)你太美”,網友索性用“雞你太美”來對標蔡徐坤。
NBA事件被全網嘲,蔡徐坤保持沉默,不表態也不回應。8個月后的一篇媒體報道中流出一些細節:
“只有工作人員見過他的低落情緒……他想跟妝發老師溝通一個發型,在抖音上搜了一下自己的名字,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那個打籃球視頻,‘當時他有點不開心,一下子把手機扔桌子上。但他不是那種不開心的摔手機,就是第一反應有點煩。然后他還是拿起手機接著往下找,找到了他想要的那個發型的視頻。’”
這是蔡徐坤罕見的被曝光的情緒失控瞬間。剛出道的半年,他很少“表達”自己,關于紅了的感受、對流量的看法、以及圍繞在身的爭議,均以模糊的話術應對,挑不出錯,也引不起路人的關注和興趣。
直到《青春有你2》,蔡徐坤看著學員的背景資料,主動說起:“曾經我也以為,打籃球是我的特長,后來我才知道,這只是我的愛好而已。”以自黑的方式來回應“全網嘲”,恰到好處的幽默消解掉了命題里的惡意,粉絲開心感動于愛豆放下了,路人笑完覺得很可愛。
明星切中要害的自黑,非常容易博得路人好感,連自己都不放過自己,網友也黑無可黑,自覺無趣。但走這一步的藝人,需要強大的內心,也得戒掉自己的情緒,面對吐槽不能玻璃心不能反懟。
走完了自黑這一步,路人破掉了對蔡徐坤的“有色眼鏡”,他性格里的優點更容易被看見,帶有好感濾鏡之后,一舉一動更容易往好的方面解讀。初舞臺結束,馬上提醒學員地滑,這種體貼很溫柔;注意到Lisa語言不通,停下與導演組溝通,這種細節很紳士;女孩一哭,一副完了怎么辦啊的樣子,這種手足無措很呆萌;明明比虞書欣小三歲,開口就是一句嚴肅的“書欣”,這種老成的導師光環很“慈祥”。
這次以自黑為基礎的全新的形象輸出,蔡徐坤善玩梗和高情商的人設更具體更落地,屬于20歲出頭大男孩的種種“可愛系數”統統歸入了加分項。
造型的改變也是一種對大眾審美的“妥協”。初舞臺被嘲的漁網裝,讓他知道國內與韓國的娛樂圈環境本就不同,濃重的眼妝、變換的發色、夸張的耳飾、模糊性別特征的造型,在韓國愛豆身上是潮流,但放到缺少舞臺的內娛則大多時候是格格不入。比起陰柔美,干凈清爽的帥更能被大眾接受。所以,蔡徐坤在《青春有你2》的造型深獲好評,很多人感慨突然懂了蔡徐坤的帥。
2自我和解是怎么發生的:蔡徐坤為什么變了?
2018年,以個人練習生的身份參與《偶像練習生》時的蔡徐坤,有過《星動亞洲》的經驗,曾經有過舞臺,也失去過被雪藏過,讓他說話行事謹慎許多,應對媒體有一整套得體的話術。出道之后,時常有爭議傍身,蔡徐坤更滴水不漏了,遇到“坑”,他的回答往往簡潔,尋不到強烈的情緒。
對于重復性高的一類問題,蔡徐坤的回答高度一致,一套模板用到底。這個階段的蔡徐坤,明顯的很難打開自己,每當被問到紅了之后的變化等流量小生們的常規問題時,他會很機警地給出“正確而簡要”的答案。
一夜爆紅的感受?“我的一夜是挺長的。”之后紅不紅?“作品說話。”
怎么看待人氣淡化了音樂人標簽?“喜歡和討厭都值得被尊重……時間才能讓一個人完全了解你。”
他像一個情緒穩定的老干部,很難窺探他內心真實的情緒。
這類沒有鮮明態度和觀點的采訪物料,除了粉絲之外,在路人層面幾乎沒人想看,也很難出圈,無法讓人燃起興趣去了解蔡徐坤。
但蔡徐坤也在爭議中成長與改變。沉默是一貫的處理態度,但他也有站出來引導粉絲的時候。
2019年2月13日,蔡徐坤新歌《沒有意外》的封面公布了不到半小時被說抄襲,后來被辟謠。粉絲將將要鬧起來的時候,蔡徐坤發了微博故事:“IKUN們,停,別追究了,不管這個世界怎么樣,我們要永遠善良。”
2019年3月15日,潘長江因不識蔡徐坤被網暴,為此還發了微博。蔡徐坤很快就在評論區回復致歉。
兩天后的一篇媒體采訪中,蔡徐坤談到了自己的心態,他在慢慢打開他自己,也更專注于音樂。
蔡徐坤很了解外界對他的“偏見”,早在2019年初的一則公路廣告采訪中,他談到:“可能人們看到我,是一個突然間蹦出來的一個人。他到底經歷了什么,他憑什么?憑什么擁有現在的這些?人氣也好,喜歡他的人也好。”
批評者沒有義務去了解頂流背后的經歷。“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為這些付出了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這些年你在練習室,自己一個人,把燈關上,流過多少次眼淚也好,練習過多少次也好。只有你在沒有掌聲沒有獻花的時候,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回過頭去看,17歲的蔡徐坤在拍攝《我才不會被女孩欺負》時,完全是個活潑的小孩,是個臭屁的小話嘮,聊到印象最深的戲,第一反應是有場淋雨的戲,他的劉海濕了,丑丑的不好看。
對著鏡頭,他的表達欲很旺盛,既會賣萌,也會比心,沒有新人的緊張感。他像個小大人一樣,翻爛了劇本,做了各種標記,還會頭頭是道分析角色,“提前做好功課,這一場戲看上一場下一場(是什么),了解為什么說這句話,在什么樣的情緒和環境里說這句話。做好功課,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好好休息。”
他對自己喊話:“人這輩子最成功的,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從17歲到22歲,蔡徐坤沒有變,內里一直是個有表達欲和清晰目標的人。只是進入娛樂圈成為很多人的偶像,蔡徐坤建立起一套“自我保護”機制來約束自己,“我從來沒有想讓自己從一個男孩,馬上變成一個男人。”
他經歷了一夜爆紅,在20歲的關口,一夜之間變成了大人,他也會害怕犯錯,把心里的小孩先保護起來了。《蒙著眼》歌詞里有一句“早習慣過無人問津一旁的冷眼,只要剩最后一束光就不惜一切”,經歷過NBA事件的群嘲,沉淀了半年之后,他用這首歌來回應“蔡徐坤你憑什么”的質疑。
工作室在2019年的9月初放出一段側拍,蔡徐坤靠在墻邊,情緒有些低落,他說寫完《蒙著眼》他釋然了一半,唱完之后完全釋然了,“很多事情沒必要說太多。偏見一時半會不會消失,時間還是會證明很多東西。”
心里的小孩被關了一年多之后,他自己想通了,要做自己。2019年10月底,蔡徐坤談《重生》這首歌時,明確地說:“我覺得好像到了一個時間節點,想給自己一個新的生命,我想重新開始。不管身上有什么,我都想要重新再來一次,把所有的東西都拋掉,讓大家重新認識我。”
于是,5個多月后,大家在《青春有你2》里看到了一個放開了、松弛了的蔡徐坤。
3從被嘲到被贊:流量是原罪嗎?
流量的標簽是個困境嗎?蔡徐坤頻繁被問到此類問題,他覺得這是一個正?,F象。
有一次,VOGUE主編張宇問他,希望抹掉流量的標簽嗎?蔡徐坤回答:“我不能說我保證能抹掉它,但我就是不服。”
蔡徐坤經歷了太多次因為流量而來的無妄之“議”,比如他的粉絲與周杰倫粉絲在微博突然掀起的超話第一之爭。時隔兩個月,蔡徐坤給了一個“不回應”的回應:
“這種我都歸類為自然現象。自然現象就是第一你不可控,第二其實跟你本身沒有什么關系,因為你什么都沒說,什么也沒做,然后他自然而然地發生這樣奇怪的事情,那你就順其自然就好了,該怎樣就怎樣。大家老是說,怎么好像他老是什么都不回應?我為什么要回應?我需要回應什么?”
外界長期以來對蔡徐坤的不滿,實際上跟蔡徐坤本人沒有什么關系,他沒被發現做錯了什么。與其說大家討厭蔡徐坤,倒不如說是討厭流量,討厭當下畸形的飯圈文化。情緒總要有個出口,粉絲群體聲量龐大卻無具體目標,靶子就對準了愛豆本人。
流量是原罪嗎?長久以來,泛流量圈的粉絲群體,容不下大眾批評的聲音,動輒狙人、舉報、人肉、言語攻擊,別說普通網友,連大V和社會名人的批評言論都難逃飯圈的逐條審視與“聯合執法”。
蔡徐坤對愛豆職業身份的看法非常直接,“我覺得愛豆是個好的詞,愛豆是一個特別很正能量的詞。”愛豆是一幫非常努力的人,把時間傾注在舞臺的完美呈現,學習表情管理,一遍遍練習舞蹈,“也許你只是看到了他光鮮亮麗的外表,也許你批判他的妝容,也許你不喜歡他的風格,但是愛豆之所以成為了愛豆是因為他們很努力。我覺得人們應該去看到所有的偶像身上的正能量。”
從長期處于爭議,到現在路人緣變好,蔡徐坤還是蔡徐坤,他只是做了一些妥協與自我和解。他展現了富有幽默感的高情商,也變換了干凈清爽的造型,順應了普遍意義上對優質偶像的主流審美。這種改變也沒太勉強他自己,成長在互聯網時代,他本身也是有網感懂新媒體的5G沖浪少年,他只是把這個原本藏起來的性格重新放了出來。
流量本身沒有錯,但擁有流量的人意味著你有了話語權,應用得好是流量紅利,引導不當則必被反噬。
蔡徐坤的自省,也適用于泛流量圈。“我覺得有時候我會回頭去看看過去,會看看自己曾經的一些經歷,再去想一想你自己究竟喜歡的是什么,你為什么現在在做這件事情,這樣你會回到你自己最初的那個樣子,靜守己心。”